第411章 获益匪浅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他也不迟疑,清声再启:
“想必诸位心中都有一问:蚩尤已达魔武双七境,那能与其争锋,甚至最终将其击败的轩辕黄帝,又是何等人物?”
“轩辕黄帝天赋卓绝,自幼拜入广成子门下,修习道家炼气之术。”
“这位广成子又是何人?乃上古道家始祖老子亲传弟子,道行深不可测,修为几近第六境巅峰,在上古时代亦属顶尖强者。”
“他亲自教导轩辕黄帝,而黄帝悟性超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年未三十便已踏入道家第六境‘清净’,堪称旷世奇才。”
“原本,轩辕只是人族一部落首领之子,后承父业,掌管部族。
随着实力日增,其所辖之地日益强盛。”
“征伐途中,见诸多部族仍居荒野,食兽肉、饮血浆,生活困苦,轩辕心中悲泯,渐生一统人族、教化万民之志。”
“然而,他的宏愿很快遭遇阻碍——九黎族首领,蚩尤。”
“彼时蚩尤虽尚未达双七之境,但实力之强,轩辕根本无法匹敌。”
“若蚩尤只为统领人族,励精图治,轩辕甚至愿退避三舍,拱手相让。”
“可蚩尤生性嗜战,修魔道时引地煞入体,以致所过之处山河枯竭,草木凋零,天地灵气都被浊气侵蚀,对神州造成巨大劫难。”
“更甚者,他所创兵戈之道,虽推动兵器与农具之革新,然此道唯有在战火中才能臻至极限,故而蚩尤渴求征战,乐于杀伐。”
“久而久之,兵煞与血气缠身,周身戾气冲霄,宛如自幽冥踏出的凶神。”
“面对如此人物,轩辕岂能将人皇之位相托?为了亿万子民的存续,纵然实力悬殊,他也必须抗争到底!”
“于是,轩辕求助师尊广成子,可连这位道门高人也束手无策——自身修为不及蚩尤,且对道家第七境毫无头绪,只得另谋出路。”
“唯有一途可走:弃守旧路,转修武道!唯有战力真正提升,才有希望逆转乾坤。”
“自此,轩辕黄帝昭告天下,集结神州各方豪杰,誓师讨伐蚩尤!”
因轩辕黄帝德行昭着,天下英才纷至沓来,其中不乏六境巅峰的绝世强者。
譬如龙神应龙,此位神只正是大宋龙族血脉的始祖,战力通天彻地,威震洪荒。
另有九天玄女,仰慕轩辕之仁德而归附,后更与黄帝结为连理,成为其道侣。
至于民间流传她乃天界仙子降世之说,实则源于她的本源——原是高天之上,太阳精魄所化的三足金乌化形而来,自当被视为天女临凡。
此后,九天玄女与轩辕黄帝育有后代,姬姓一脉由此绵延不绝,传承至今,此事暂且按下不提。
又有箭道宗师后羿前来投奔。
此人专修弓术,箭出无双,自创“四象射日箭法”,在第七境以下几乎无人能敌,即便置于上古众强之中,亦可位列前十。
除却应龙、玄女、后羿等人外,四方豪雄相继来归,轩辕势力日益鼎盛。
然而轩辕与广成子皆心知肚明:若无法制衡蚩尤,终将难逃败局。
眼下虽人才济济,但欲克强敌,仍显不足。
于是广成子施展推演秘术,苦寻破敌良策。
历经多日冥思推算,终于窥得一线天机——一处远古遗留的先天秘境浮现于命运长河之中。
此地随天地初开而生,历经万载演化,吸纳宇宙变迁之理,蕴藏世界本源法则。
广成子欣喜若狂,立即将所得告知轩辕黄帝,随即动身前往探寻。
轩辕则留守人族中枢,坐镇大局,以防蚩尤突袭。
这先天秘境极为玄奇,并非固定于世间某处,而是游走虚空,行踪莫测,超然于神州之外,似存非存,若隐若现。
无缘者纵使近在咫尺,也无法踏入半步;有缘者或一步跨出,便已置身其中。
广成子正属有缘之人。
虽未一步登堂入室,但经一番寻觅,终究得以进入秘境深处。
甫一入内,他便见空中悬浮着四十九尊神秘浮雕,形态各异,气象万千,每一幅皆暗合天机,透露出大道真意与世界根源。
广成子顿觉来得正是时候,当即静心参悟。
然以他之才智修为,依旧难以彻底领悟这四十九幅浮雕所藏之深意。
盖因此地乃伴随天地演化而成,其中囊括神州万般修行路径,因其本质即是“道”之化身——那贯穿万物的天道本身!
尽管未能臻至通晓天道、证道成圣之境,但广成子仍获益匪浅。
不仅道门修为臻至六境圆满,更从中悟出了佛家、武途等诸多别样体系。
佛门初兴之时,重在灵魂解脱,视肉身为尘壳,诸僧潜修境界,以凝炼灵魂舍利为目标。
一旦舍利成就,便可轮回转生,历百劫而不灭。
然而单凭舍利之力,难御邪祟妖魔,故又借鉴魔道精要,另辟蹊径,开创“金刚之道”。
自此佛门两大支流并行:一曰“舍利守心,轮回不堕”;一曰“金刚锻体,伏魔卫道”。
广成子身为道门传人,自然不会全盘接纳佛门理念,唯对其金刚炼体之法略有借鉴。
真正令他实力飞跃的,乃是浮雕中所载的武夫之道。
彼时他已是道家六境巅峰,眼界高远,再涉其他体系,尤如顺水行舟。
他弃用兵刃,专修己身,融合金刚淬体之法,又因身处接近天道本源之地,修炼效率倍增。
短短时日,竟将武道修至第六境!
待到再无寸进之机,继续参详浮雕亦无所获,广成子明白自己已达极限。
此时他自觉已有资格与蚩尤正面抗衡,若再将所学传予轩辕黄帝,师徒联手,胜算大增。
遂决意离开秘境。
虽无门户可出,但如今的他已入武道第六境——破碎之境!
只听一声轰鸣,广成子一拳破空,撕裂虚妄,从容走出遗迹,继而踏上寻访轩辕之路。
可当他终于重返故地,却惊觉人间已过数载春秋。
这些年里,蚩尤愈发强大,轩辕屡遭挫败,局势岌岌可危。
广成子将自己在先天遗迹中所悟的玄机尽数记录,撰成一部《长生诀》,传于轩辕黄帝。
自此,轩辕黄帝重踏武道之路,踏上崭新境界。
这《长生诀》并非凭空而来,乃是广成子结合先天遗迹中那片苍穹浮雕的启示,融汇自身深厚的道家修为所创。
其法门贯信道与武两条路径,皆可通向六境之巅,堪称道家至高秘典!
听到此处,想必诸位心中已有推测——不错,《长生诀》正是大隋皇朝四大奇书之一,由广成子亲手着述。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它的真正源头,其实正是那天穹之上、亘古存在的神秘浮雕。
而这浮雕本身,便是大隋四大奇书中位列第一的——《战神图录》!它,并非人力所创,而是伴随天地演化自然生成的一部天道修行之法!
就连广成子,也是因参透《战神图录》中的奥义,才得以实力飞跃,臻至道武双修六境巅峰,最终开创出《长生诀》!
苏尘话音甫落,全场震惊,议论之声如潮水般涌起。
“原来传说不虚,广成子果真是轩辕黄帝的师父!更没想到他还是道家圣人老子的亲传弟子。”
“老子可是道门古今第一人啊!他的二弟子庄子都已达到六境圆满,如今听来,这位大弟子广成子也已达六境极限,那老子本人……莫非早已踏入第七境‘羽化’?”
“依我看十有八九是了。
毕竟魔祖蚩尤已是七境强者,若非有同等境界的存在坐镇,道门怎能始终压佛门与魔教一头?老子必是已超脱凡俗,登临羽化之境!”
“道家果然底蕴深厚,绵延不绝。
从老子到广成子,再到得传道统的轩辕黄帝,三十岁便破入道门第六境‘清净’,这般天赋,当世难寻第二人!”
“不过也别忘了蚩尤……谁也不知道他究竟活了多少年,哪怕尚未突破七境,其实力恐怕已是七境之下最强者!”
“没错,单靠轩辕黄帝一人,即便龙神、九天玄女、后羿齐至,怕也难以抗衡蚩尤的魔武双七境之力。”
“所以广成子才会耗尽心血推演天机,寻得那处先天遗迹,竟在那里发现了《战神图录》?”
“太惊人了!连广成子都无法彻底领悟此图录,仅凭部分参悟,就创出了能通往道武双六境的《长生诀》,并亲身证道,足见其玄妙莫测!”
“现在总算明白了,之前所说的‘破碎’,就是武夫第六境;而第七境为‘开天’,武道后续境界终于清淅明朗。”
“既然如此,轩辕黄帝后来是否也突破到了道武双七境?否则如何与魔武同登七境的蚩尤抗衡?”
众人所熟知的轩辕与蚩尤之争,经苏尘一说,脉络更加清淅。
虽情节大致相同,但在力量层级上却有了全新认知。
蚩尤自是惊世骇俗,而能与之对峙的轩辕黄帝,显然也绝非寻常人物。
三十岁即迈入道门第六境,这份天资可谓旷古绝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