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132章 袁公路金蝉脱壳遁江东,刘玄德传檄而定收淮南

原来,高顺在察觉到当涂的敌人状态有些不对,就开始派出斥候打探。

发现了袁术调兵北上,绕过义城北上去攻击陈国的目的,并且,还发现原本在当涂的敌军陷入了一种诡异的状态当中。

帐内瞬间安静下来。他与高弈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与更深沉的思虑。

“郭贡出兵陈国?”

刘备眉头紧锁,快步回到地图前,手指点在陈国的位置:“消息确切否?郭贡出兵多少?动机为何?”

传令兵禀报道:“回主公,沛相来信言,郭贡确已派遣大将率兵约五千,进入陈国境内,目前已与张闿所部发生接触。”

“双方于陈县(陈国治所)外围已有小规模交锋。郭贡打出的旗号是讨逆安民,诛杀国贼”。”

高弈轻摇羽扇,脑中飞速分析着这突如其来的变量:“郭贡此人,首鼠两端,去岁寒冬仍仰仗主公接济方能度日。”

“今见袁术势衰,张闿弑汉室宗亲恶名昭彰,便想趁机攫取陈国,以扩张地盘。”

“并向主公乃至天下人示好,洗刷其骑墙之名。此乃投机之举,然于我而言,未必是坏事。”

刘备沉吟道:“棋巍之意是?”

高弈分析道:“主公,郭贡出兵,虽为私利,然客观上确是在攻打张闿。张闿乃弑杀陈王刘宠的元凶,天下共愤。”

“郭贡此举,至少在名义上站在了道义一方。这或许能更快平定陈国乱局,避免地方糜烂。”

“亦免去了云长分兵北顾之忧,可使其更专注于应对寿春方向的威胁,或

防范袁术可能的南窜。”

他话锋一转,语气带着警剔:“然,郭贡绝非可靠盟友。若其迅速击败张闿,占据陈国,恐成新的隐患。”

“其地接兖州、豫州,若与曹操或他人勾结,则我侧翼又将不安。”

刘备颔首,眼中闪过一丝决断:“既如此,便不能让郭贡独吞陈国!传令官!”

“在!”

“速传令于云长:陈国之事,令其密切关注陈国战局,可缓图北上。”

“但需厉兵秣马,保持威慑!若郭贡与张闿两败俱伤,或郭贡欲独占陈国,则即刻出兵。”

“以豫州刺史之名,平定陈国,安抚百姓!陈国之地,绝不可落于不可控之人手中!”

“诺!”

传令官记下新令,快步离去。

刘备继续下令:“再令!各军提高警剔,严防钟离张勋、纪灵狗急跳墙,出城反扑!”

“在多派斥候,监视于淮水上下游,尤其是东城方向的袁军动向!”

“同时,命陈登加派快船,严密监控长江北岸历阳、横江津、牛渚等各处渡口!一有大规模兵马、船只异动,即刻来报!”

“着令,翼德从沛国领本部兵马出兵陈国!”

一道道命令发出,刘备集团这架战争机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应对着错综复杂的局面,随后,高弈向刘备谏言道:“主公,此刻可出兵前往钟离,寿春等地将九江,庐江二郡纳入囊中矣。”

“善。”

刘备点了点头,拔营起兵率领麾下剩馀的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朝着淮南腹地深入而去。

事实也正如高弈所说的那样,现在已经迟了,袁术此人,虽在战略上屡屡犯错,骄横自大。

但在关乎自身生死存亡的逃命时刻,却展现出了惊人的决断和效率,高弈也只能感叹,人的求生欲望是无穷的。

当赵云率领轻骑只奋力赶到历阳附近江面时,看到的景象令这些百战馀生的铁骑们都感到震惊:

宽阔的江面上,遗留着大量混乱的痕迹。破损的船只木板、漂浮的杂物、甚至一些散落的箱笼衣物,随着江水起伏。

沿江的滩涂上,脚印杂沓,车辙纵横,到处是丢弃的破损辐重、倒毙的牲畜尸体。

以及零星因伤病或拥挤踩踏而死的袁军士卒和随行人员的尸体。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仓皇逃离后的死寂与狼借,偶尔有附近胆大的渔民或溃散的袁军士卒被抓获。

赵云从他们口中拼凑出的情报,证实了自家军师最坏的猜测,袁术主力,已然南渡!

原来,袁术一边刻意制造出袁军意图在淮北决一死战的假象。

一边则带着他的内核部曲、文武官员、家眷以及尽可能搜刮的金银细软,早已悄然离开寿春,钟离,当涂等重地。

他们一路向南,经成德(今安徽寿县东南)、逡道(今安徽合肥西北)。

利用事先征集和控制的船只,迅速通过了巢湖水域。其行动之隐秘、速度之快,远超外界想象。

渡江地点,主要选在历阳对面的横江津以及下游的当利口等渡口。

尽管组织混乱,但在袁术的严令和求生本能驱使下,其内核力量竟然在刘备军做出有效反应之前,完成了这场大规模的横渡长江行动。

根据溃兵和沿江百姓的描述,可以想见当时的场面是何等混乱和凄惨:

昔日趾高气扬的袁术主臣,此刻如丧家之犬,争先恐后地挤上大小船只。为了抢夺登船机会,部将之间几乎兵刃相向。

为了减轻负载,大量笨重物资、甚至行动迟缓的士卒和仆役被无情地抛弃在北岸。

滔滔江水,吞噬了无数落水者和绝望者的生命。

而当刘备和高弈率领的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抵达钟离之时,果然已是人去楼空,只剩下城头密布的旗帜。

他们在来的路上,连象样的抵抗都没有遇到。

至于钟离城中的士兵,则是说在几日前,纪灵和张勋就开始以走舸快船将士卒家眷从淮水逆流往南入淝水,往历阳去跟袁术会合去了。

至于为什么徐州水军众将没有发现。

因为之前鹰嘴湾大战,袁术大船多为甘宁,徐盛,董袭,魏延,傅肜等将领击沉于淮水中,疏通航道需要废些时日。

刘备紧握拳头,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他望向南方,目光复杂。既有未能亲手击败袁术、尽全其功的遗撼,更有对江东未来局势的深深忧虑。

高弈轻叹一声,走到刘备身边,语气带着一丝无奈和自省:“主公,弈终究是慢了一步;袁术此獠,逃命的本事,确胜其用兵之能。”

刘备摆摆手,宽慰道:“棋巍不必自责,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若非你洞若观火,我等此刻恐仍被蒙在鼓里,以为袁术仍在寿春困守。”

“如今虽让其南窜,然其倾巢南逃,狼狈如斯,实力已是大损,淮南根基尽失,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

话虽如此,但谁都明白,袁术这一跑,将给江东本就复杂的局面投下一块巨石。

孙策会如何应对这位名义上的、如今前来抢地盘的落魄旧主?

刘繇、王朗等江东本土势力又会如何反应?

这一切都充满了变量,高弈凝神思索片刻,进言道:“主公,当务之急有几件事需立刻着手:

第一,淮南之地,袁术弃守,我军当迅速接管!寿春、成德、合肥等重镇。

需派心腹领兵尽快占领,安抚百姓,恢复秩序;此乃天赐良机,不可错过。

第二:云长处,令其稳固汝南,彻底打通与徐州的联系,待淮南稍定,主公可携大胜之威,巡视新得之地。”

“继而招揽流亡,委任官吏,将九江,庐江等地真正纳入治下。

刘备采纳了高弈的建议,决意抓住这稍纵即逝的窗口期,全力消化新得的淮南之地。

大军并未在空城钟离多做停留,除留部分兵马驻守、安抚民心外,主力即刻拔营。

兵分两路,如同两只巨钳,迅速钳向淮南腹地,一路由赵云、徐晃等将领率领,以骑兵和精锐步兵为主。

沿着袁术往南逃离的路线快速推进,目标直指淮南内核—寿春。

他们的任务是抢占战略要点,震慑残馀势力,防止地方豪强或溃兵趁乱割据。

另一路则由刘备亲自坐镇,高弈等谋臣辅佐,率领中军及后勤部队,稳扎稳打,沿途接收城池,安置流民,宣示主权。

由于袁术的仓皇南逃,其在淮南统治体系已然崩解。

许多郡县官员见大势已去,又素闻刘备仁德之名,纷纷选择归降。

赵云、徐晃所部进展极为顺利,几乎是传檄而定,当刘备的旌旗出现在寿春城下时。

以寿春令为首的一班官吏及本地着姓耆老,匍匐于道旁,恭迎“刘皇叔”入城。

刘备入城,但见宫室奢靡依旧,然街市箫条,百姓面有菜色,与袁术在位时的穷奢极欲形成鲜明对比。

而刘备也深得大汉棋圣的传承,明白赢棋有时候不在棋盘当中,而在棋盘之外。

他并未入住袁术修建的华丽宫苑,而是选择了相对简朴的原州牧府衙署作为落脚点,并立刻颁布了一系列命令:

废除苛政:

立即宣布废除袁术时期的所有苛捐杂税、严刑峻法。

开仓赈济:

打开袁术留下的府库,将其中囤积的部分粮秣取出,设立粥棚,赈济因战乱和袁术横征暴敛而困苦不堪的百姓。

安辑流亡:

张贴安民告示,招抚流亡在外的民众返乡,承诺归还被豪强侵占的田产。

并用高弈在徐州的屯田策重新分配无主荒地,提供种子、农具,鼓励恢复生产。

整顿吏治:

对愿意留任的原袁术政权中下层官吏进行甄别,清廉能干者留,贪酷害民者罢黜治罪,决不轻饶。

同时从徐州调来一批由高弈清手调教出来的品德比较好的干吏队伍充实庐江,淮南,汝南等地方。

这些措施迅速赢得了淮南民心,饱受袁术暴政之苦的百姓,仿佛久旱逢甘霖,对刘备的拥戴之情溢于言表。

然而,淮南的平定并非一帆风顺。

袁术虽走,地方豪强武装以及趁乱而起的土匪流寇依然存在,尤其在偏远地区或山水交错之地。

针对这些残馀势力,高弈建议采取“剿抚并用,区别对待”的策略。

对于负隅顽抗的死硬分子或罪大恶极者:

如一些曾助袁术为虐、民愤极大的将领,或冥顽不灵、企图割据自守的豪强,以及土匪流寇坚决以武力剿灭,赵云、徐晃等将分兵出击,以朝廷名义,扫荡了十几处这样的据点,起到了杀一做百的效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疯批魔尊从草包到灭世

过客

西游:人在天庭御马监,爆肝变强

仗剑听雨声

重生95流金岁月

愤怒刺猬

重生之都市仙尊洛尘

洛书

我一心科研,你却想骗我谈恋爱?

咸鱼2号机

审判畜生:开局坟头草三米高

栀夏听雨